素有诗仙之称的李白,在《月下独酌·其二》一诗中有 “天若不爱酒,酒星不在天” 的诗句;东汉末年以“座上客常满,樽中酒不空”自诩的孔融,在《与曹操论酒禁书》中有“天垂酒星之耀,地列酒泉之郡”之说;经常喝得大醉,被誉为’鬼才‘的诗人李贺,在《秦王饮酒》一诗中也有“龙头泻酒邀酒星”的诗句。此外如李太白,身是酒星魂,酒泉不照九泉下,仰酒旗之景矅,拟酒旗于元象,囚酒星于天岳等等,都经常有酒星或酒旗这样的词句。 “猿猴造酒”的古代传说正是建立在这种天然果酒的基础之上。江苏淮阴洪泽湖畔下草湾曾经发现要醉猿化石,证明天然果酒是在“人猿相揖别”之前就已产生。“猿猴造酒”听起来近乎荒唐,其实倒很有科学道理,它们不仅嗜酒,而且还会“造酒”。猿猴居深山老林中,完全有可能遇到成熟后坠落发酵而带有酒味的果子,从而使猿猴采“花果”,“酝酿成酒”。不过,猿猴造的这种酒,与人类酿的酒是有质的区别的,充其量也只能是带有酒味的野果。 另一则传说认为酿酒始于杜康(亦为夏朝时代的人)。东汉《说文解字》中解释“酒”字的条目中有:“杜康作秫酒。”《世本》也有同样的说法。 这些传说尽管各不相同,大致说明酿酒早在夏朝或者夏朝以前就存在了,这是可信的,而这一点已被考古学家所证实。夏朝距今约四干多年,而目前已经出土距今五干多年的酿酒器具。 这一发现表明:我国酿制白酒起码在五干年前已经开始,而酿酒之起源当然还在此之前。在远古时代,人们可能先接触到某些天然发酵的酒,然后加以仿制。这个过程可能需要一个相当长的时期。